只需要一部移动智能手机或IPAD,就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做饭、网上订餐、代收包裹、在外浇花……物联网的畅想让我们觉得智能化的新生活正向我们走来,然而,要想让物联网具备真正的影响力,必须让技术实用化。 北京博大光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这个在移动硅谷最早倡导物联网产业联盟的推动者,无疑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说三年前,他们还在搭建智能交通这样一个概念的话,两年后,他们已经不再玩概念,而改作底层技术的二次开发,推出了无限传感模块、物联网操作系统等这些支撑物联网存在的地基。 “效果不错,今年的营收有望达到1个亿,其中模块收入占到了三分之一。”总经理廖原开心地表示。 别人玩概念他们玩技术 博大光通公司由廖原等5名自然人股东于2011年3月发起成立。成立当年就在科博会上一炮而红,并在2012年7月被北京市委破格评定为北京市研发机构。 “这主要还是得益于我们的技术优势。”廖原告坦言,博大光通走“应用先行、标准同步”的发展道路,总结出了物联网应该先做模块,再做芯片推广的发展路径,技术术领军人物王煜拥有7年以上工业界通讯集成电路设计经验。其在国际上首创“射频能量优化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距离、降低功耗,适用于物联网各个传感节点的射频识别和互联需要长距离、长时间工作的场合,此外,博大光通公司还和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美国麻省理工MIT、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和研究所(工信部四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微系统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博大光通就发布和推介了GTiBee——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通讯协议,这对于中国物联网来说,就好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从DOS时代升级到了WINDOWS“云时代”,大数据的处理有了平台,并申请专利十几项,填补了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领域的空白。 两年内建起产业化基地 基础通道的建设为他们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在此基础上,博大光通开发出了无线组网模块、整套的无线传感网组网设备(包括采集节点、智能中继、智能AP网关、智能多媒体物联网基站等)等无线云传感网系列产品。 去年下半年,他们在江苏建立起了模块生产基地,真正实现了物联网的产业化。 “我们今年起预计融资两个亿,将建立一个创新研究院。”廖原说,2013年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关键之年。 正如廖原所说,今年科博会上博大光通就收获了两大战略合作协议,一个是为教育部IOTT物联网实训教学系统,提供教学平台以及所需基础设备;另一个是与引跑科技合作开发信息监测系统,利用领跑大数据处理能力,开发二次防火墙。 “实际上,我们与博大网信也已签约,将为其在区域内的3000个通讯井盖,带上电眼,实现智能化管理。”廖原表示,基于他们的基础搭建扎实,目前多个城市的智慧项目已经给他们投出了橄榄枝。 整理自北京招商网(http://bj.zhaoshang.net/2013-06-18/91646.html?change=yes)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6月18日
【北京招商网讯】博大光通帮物联网筑地基 营收有望破亿
上一篇
下一篇